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2025的博文

反对“不要随便介入别人的因果”(太过绝对)

图片
曾经我也信奉这句话,但是我觉得这仅仅限于你无力改变,或者风险过大的同时你觉得不值得。所以: “什么是因果 什么是别人 什么是轻易 每一句话都有无数限定条件 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果不结合场景条件加以分析 简单套用 只怕是常常南辕北辙 因果是很重的东西 没那么好介入  帮助别人是很开心幸福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都筑起心墙 有人很信任你是非常珍贵的 介入有很多种方式 因果也有很多种 最重要的是 能从与别人的交互中获得快乐 而不是带有"牺牲感"地伸手 也不要总让人带着负罪感 亏欠你的人情”

Avira(小红伞)中肯的提示

图片
今天看到了Avira(小红伞)给我推送的小贴士,其实讲的很中肯很有道理。 如何更好的保护自身 AI能把我们的声音和视频都模仿出来。 未来人人都要有一个这样的意识:眼见不一定为实,我们需要更加严密的认证身份,验证事物真实性。也许,需要配合哈希算法来验证,完整的sha256到现在也没有被碰撞成功,还是很可靠的。 辩证看待社交媒体

伪精英主义的自我批评和慈悲之心

“很多时候还是一种“伪精英主义”自居,觉得自己研究问题了,觉得看了很多书,懂得不少,不屑于解释很多事情,总想着去筛选社会中相对“精英”的人士,组成三观一致的社群。这种狭隘,也会导致认识上的阻碍,而当你深刻剖析自己,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,才会发现错得离谱。” “最大的境界是慈悲。对于很多东西,我不愿意原谅,也不想原谅,与此,就有很多对抗性的情绪,就有很多想要证明的东西,就无法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反馈机制。但当“每个人都不容易”成为其中最重要一环时,这些才最终构成闭环。换位思考,如果你是你讨厌的那个人,身处那种身世、背景,或许还不如他(她)。因此,当放下很多事情,尝试去理解慈悲的意义,内耗、焦虑都少了很多。然后再去帮助别人,尽力所能及的努力,不求回报,你会发现,一切都在发生神奇的变化。 而这一切,都在心念的悄然改变中,虽没有什么期待,但路却越走越宽。大争之世,却抱着不争之心,向内求,明白改变自己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唯一路径,一切也都会变得简单起来。“